当前位置:上海壹博医生集团 > 脑瘫康复 > 康复常识 >

如何对脑瘫儿开展坐位平衡训练

   脑瘫儿童在日常生活中会出现各种异常的姿势,这将极大的影响到他们的生活、学习等。比如,正常的孩子儿在9~10个月就已出现较充分的分离性运动,能够采取各种各样的坐姿,已充分获得坐位的平衡,脑瘫患儿这时期大部分处于低紧张状态,双下肢大幅度的屈曲,髋关节外展骨盆前倾等。

 
  所以,我们在对脑瘫患儿进行坐位训练时,除了屈伸肌的综合性训练和头颈躯干的控制能力以外还应进行下列较重要的训练。

  1、坐位时躯干的调整能力
 
  治疗师让患儿取坐位,从后侧握住患儿两侧骨盆,使患儿重心向各方向移动,调整患儿骨盆、腰椎向各方向倾斜和弯曲,同时腹肌得到充分的收缩。为了诱发出轴性的旋转动作,可握住患儿骨盆进行各方向的回旋性的动作。
 
  2、维持坐位扩大双上肢活动范围
 
  上肢活动范围的扩大有助于患儿坐位维持和日常生活动作的自理。治疗师在进行训练时让患儿取椅坐位,注意椅子的高度要适合患儿,使婴儿双足要全部着地,治疗师可以充分地利用患儿前后左右的空间,在不同的角度与高度给患儿不同的刺激,诱发患儿向不同的位置伸出上肢,扩大重心移动的范围。
 
  我们应注意患儿的眼睛与手的目标要一致,同时要注意患儿的头颈躯干的翻正反应出现的是否充分。若患儿有骨盆后倾,腰椎过度后弯,双上肢为了维持姿势不能向任何方向运动时,可以适当的给予腘绳肌的牵拉这一基础性的训练。
 
  同时,我们要注意在康复过程中应避免患儿出现错误的跪姿。我们发现,在脑瘫患儿进行康复训练过程中,他们往往习惯于错误的跪姿。第一种错误跪姿,是由于患儿平衡能力差,为了获得较宽大的支持面积,他们通常将双腿分开,双腿及小腿内侧着地,臀部着地,双腿的姿势形成“W”形,以稳定身体重心,形成所谓“W”形跪姿势(也称“w”形坐姿)。
 
  长期如此会加重或导致患儿两腿屈曲性痉挛,特别是对于髋关节周围韧带及周围组织较为松弛的孩子,易导致髋关节脱位或半脱位。
 
  另一种错误的跪姿是孩子习惯于保持髋部和膝部的屈曲,两膝靠拢,臀部坐在两小腿和足后跟上。如果脑瘫患儿长期保持这种跪姿会造成髋部屈肌的更加痉挛。同时,这种姿势使髋部得不到充分伸展,会影响髋部控制能力的发展和整个下肢运动能力的发展。所以,我们必须培养孩子正确的姿态习惯,才能够更有效地的进行康复训练。
 
  同时,我们要注意对脑瘫患儿开展正确的立位控制康复,其训练可以分别从以下三个方面进行:
 
  一是立位躯干下部的控制:治疗师对患儿辅助逐渐减少,仅给一点辅助来保持患儿姿势,逐渐达到患儿不需要辅助也能很好站立。治疗师应在训练过程中不断摸索控制患儿身体姿势的关键点。要重点说明的是,家长要主动地参与到这项训练中。治疗师和拇指给予脊柱一定程度刺激可使脊柱充分伸展。
 
  二是立位促进双足支撑:通过辅助用前臂支撑体重,在开始时多表现为抵抗。为了使患儿用以上肢支撑体重并且养成习惯,需要用适当的刺激,并且需要持续几分钟的时间。治疗师在桌旁固定患儿的骨盆,向支持面轻轻压缩脊柱后,患儿骨盆会比较稳定且对称,双足能稳定地站立在地面上保持不动。但是头部常控制不好,视线固定远处,凝视。
 
  三是立位躯干上部的控制:治疗师施加外力,下压患儿双肩,胸廓活动性增强,肩胛带稳定性增强,头部也就能上抬约2分钟。对患儿双手辅助时动作要轻柔,持续训练一段时间,患儿脊柱伸展就会比较充分。
文章转载请注明本文地址:
http://4g.huashannaotan.com/kfchangshi/6301.html
上一篇:功能训练在脑瘫康复中必不可少 下一篇:脑瘫儿站立训练应系统开展
网站版权所有:上海壹博医生集团 沪ICP备2021021912号-3
本网站信息仅做健康参考,并非医疗诊断和治疗依据,具体诊疗还请遵照经治医师意见。
电话咨询在线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