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上海壹博医生集团 > 疾病知识 > 功能神经外科 > 脑瘫 > 治疗原则 >

脑瘫并发马蹄内翻足的康复治疗

  马蹄内翻足在我国是一种最常见的先天畸形,其形成主要由于足部肌力不平衡所致,即内翻肌(胫前肌及胫后肌)强而短缩,外翻肌(腓骨肌)弱而伸长,跖屈肌(小腿三头肌)强于足背屈肌(胫前肌)。肌肉的不平衡久之形成骨关节畸形,在畸形的基础上负重造成畸形更加严重。
 
  马蹄内翻足的临床表现

  1、症状:
 
  足部下垂,后跟向上,足外侧缘着地及足底向后,形似高尔夫球棒,故本病又称球棒足。由于上述现象而呈足跟内翻、足前部内收,距骨头在背侧及外侧隆起。
 
  2、类型:
 
  马蹄内翻足主要分为两种类型。
 
  (1)瘦长型(松弛型)足外形瘦小,畸形较轻,易于用手法将足置于中立位,小腿周径与健侧相似。非手术治疗效果佳。
 
  (2)短肥型(僵硬型)足肥而短,足跟小,畸形严重,小腿周径较健侧为细,畸形不易用手法扳正,常需辅以手术治疗。

  3、X线表现:
 
  正位X线片示距跟角(距骨轴与跟骨轴的相交角)<30°。距骨纵轴与跖骨纵轴的相交角为0~20°。综合上述两角度测量结果对诊断有一定帮助。侧位X线片示距骨纵轴与跟骨跖面切线所成相交角<30°,否则有足下垂。
 
  马蹄内翻足是脑瘫常见症状
 
  马蹄内翻足是小儿脑瘫比较常见的并发症状,表现为前足宽而厚,伴有内收畸形,患足1-5趾短缩,跟骨内翻,足跟窄小,足下垂或伴有空凹畸形,患足外侧缘向外成明显弧形改变,患肢肌肉萎缩,足部活动功能障碍,站立时足背中外部着地负重。如果不对此类患儿进行及时有效的治疗,会严重影响其将来的正常站立、行走。
 
  脑瘫合并马蹄内翻足的治疗

  目前我们临床上采用康复训练及手术治疗两种方法进行脑瘫儿马蹄内翻足的治疗。

  1、康复训练
 
  (1)将患儿取仰卧位,训练者也可用双手分别握住患儿两臂上举过头,将两臂左右交叉,从而带动患儿身体向两边侧转身。
 
  (2)让患儿取仰卧位,训练者,训练者握其两脚踝部,向左翻时,右腿曲向左侧扭动,并同时逗引其头向左侧旋转,这样身体的重心就随着头,腿的带动翻过来,这样很好得训练了肢体的转移重心,上下肢得以协调。
 
  (3)让患儿取仰卧位,训练者握其两脚踝部,让患儿向左翻身时,使患儿右腿屈曲,跨过左腿中线,使左臂屈曲,并逗引其头部慢慢向左倾斜使患儿身体随着球的滚动来完成翻身动作。
 
  (4)让患儿横躺在楔形垫的斜面上,斜面可以辅助患儿躯干的旋转。
 
  绝大多数患儿通过以上手法训练、按摩和必要的控制措施,可以获得正常的足部形态,尤其是松软型的先天性马蹄内翻足完全可以达到这个要求;甚至被认为较困难的僵硬型通过耐心持久的手法按摩治疗,也能使部分患儿获得理想的效果。
 
  2、手术治疗
 
  如果患儿在满5周岁时康复训练效果不大或没有系统康复治疗而发生关节挛缩时,我们可以考虑对其进行适当的手术,手术应建立在患儿能独立步行的基础上进行:先在患儿2.5岁至6岁期间以FSPR术降低患儿过高的肌张力、解决肌肉痉挛的情况,然后再配合各类二期手术(即脑瘫肌力肌张力调整术,CPMMA手术)。
 
  目前针对脑瘫儿合并马蹄内翻足的二期手术主要有肌腱手术、骨与关节手术、神经肌支切断术等三大类型,主要有跟腱延长术、三关节融合术、胫后肌腱延长术、腓肠肌起始端松解术等数十种术式,可根据患儿具体畸形情况进行选择。
 
  最常用的手术为肌腱手术,占全部手术患者的2/3,手术效果与患儿的运动功能发育有明显的关系。如果患儿的运动功能发育得比较好,手术效果也比较好。如果患儿肢体功能障碍明显,肌力差,术后必须进行长期康复训练,否则运动功能恢复慢,畸形容易复发。
文章转载请注明本文地址:
http://4g.huashannaotan.com/zhiliao/5698.html
上一篇:手术康复结合帮助脑瘫儿学走 下一篇:脑瘫康复虽漫长但坚持终有效
网站版权所有:上海壹博医生集团 沪ICP备2021021912号-3
本网站信息仅做健康参考,并非医疗诊断和治疗依据,具体诊疗还请遵照经治医师意见。
电话咨询在线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