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上海壹博医生集团 > 疾病知识 > 功能神经外科 > 脑瘫 > 治疗原则 >

痉挛型脑瘫肌张力过高怎么办

  小儿脑瘫定义规定的姿势、运动异常,实质是损害了网状结、基底核等肌紧张调节系统,皮质脊髓束的损伤而导致牵张反射统异常,姿势反射的异常基本由于肌张力异常。肌张力是指肌肉静止状态时的肌肉紧张度,检查方法是用触摸患者肌肉硬度及被动伸屈其肢体时检查者所感知的阻力来判断。

  肌张力异常主要表现为肌张力增高、降低或动摇性。肌张力增高时肌肉较硬,被动运动时阻力增太,关节运动的范围缩小。肌张力降低表现为肌肉迟缓柔软,被动运动时阻力减退,关节运动的范围扩大。肌张力的动摇性指患儿安静时肌紧张完全正常,但在随意运动肌肉活动时,肌紧张明显增强,从低紧张到高紧张来回变化。

  锥体束损害时所致的肌张力增高为痉挛性肌张力增高,即上肢的屈肌与下肢的伸肌张力增高更为明显,被动运动开始时阻力大,终了时阻力小,称为折刀样肌张力增高。锥体外系损害时所致的肌张力增高为强直性肌张力增高,即伸肌、屈肌张力均等增高,被动运动时所遇阻力是均匀的,故称为铅管样肌张力增高。

  专家说,无论脑瘫患儿的肌张力是增高还是降低,都可以引出腱反射,这一点可与肌原性疾病相鉴别。目前临床上痉挛型脑瘫患儿发病率最高,患者因肌张力过高而表现为运动障碍,如走路呈交叉步、踮脚尖等。同时,痉挛型脑瘫又是所有脑瘫类型中最好医治的一种,只要早期得到正确的手术治疗并配合康复训练,患儿完全可以取得令人满意的治疗效果。

  痉挛型脑瘫患者之所以会出现各种各样的的运动障碍,主要都是因为肌张力比较高,因而他们常有活动肢体时感到肌肉比正常人"僵硬"及活动范围较小(常常被限定在患儿身体中间位置)的表现。

  因为肌张力高,所以痉挛型脑瘫患儿四肢肌肉都会比较硬,当其站立或行走时就会出现全身性的紧张,双上肢发生屈曲从而很难自如地伸直,而双下肢则常常呈交叉步态,即我们俗称的"剪刀步"。

  另外,患儿肢体的肌肉因为长期处于一种高度紧张紧绷地状态下,所以肌腱很容易短缩,关节挛缩变形,如跟腱短缩形成尖足,所以在行走时脚后跟无法像常人一样着地,从而只能以一种踮起脚尖的状态行走。痉挛型脑瘫膝关节屈曲挛缩不易伸直、髋关节也是屈曲挛缩不能后伸(患儿不能做向后方踢腿的动作)。痉挛型患去医院就诊时,医生进行检查时也会发现他有肌腱反射亢进,踩痉挛明显等特征,而这种症状就是适合外科手术治疗的。

  肌张力高同时也造成了痉挛型脑瘫患儿随意运动的自发性很小。因为长期生活在这样的环境下,患儿的恐惧心理和不安定感很强,害伯摔倒,也害怕突然高声音的刺激。由于家长的原因和患儿自身的条件,他所接触的外界环境和事物都很少,常常被限定在一个非常小的范围内,所以对于身体,精神和环境的变化很难适应,固执性很强。

  此外,痉挛型脑瘫患儿根据自身肌张力紧张程度的不同,可以分为轻度痉挛、中度痉挛及重度痉挛三种,其中重度痉挛患儿的肌肉在被动运动时改变的姿势可形象地比喻为"铅管样"和"折刀样"的改变。因为肌张力高的关系,这些患儿几乎都没有自我调节的能力,其关节挛缩、畸形、肌肉萎缩、短缩的现象是最常见的,多表现为四肢瘫、双下瘫及偏瘫。

  痉挛型小儿脑瘫在得到确诊之后即应采取积极的态度进行治疗,早期主要以康复训练为主,家长对患儿的积极训练可以促进对环境适应能力的提高。但是需要注意的是,如果随着患儿年龄的增长,痉挛的肌肉难以和骨骼的生长同步,便会形成各种进行性畸形。

  所以,尽早地对痉挛型脑瘫患儿进行外科干预也是必须的,以避免畸形的发展直至造成过重的残疾,主观与客观因素导致手术时机的延误都将给患儿带来灾难性的结果!我们在临床上主张痉挛型脑瘫患儿年满2.5岁即可以各种方式的解除痉挛手术治疗,矫形外科手术一定要在充分解除痉挛的前提下同时或分期进行。

  目前来说FSPR术是最适合治疗痉挛型脑瘫的术式。需要注意的是,我们在手术前要针对每个患者不同情况作出包括术前评估、选择合适方法等,建立一整套科学合理的个体化治疗方案,同时在实施FSPR术后也应坚持长期正规的康复训练,从而保证康复疗效。

文章转载请注明本文地址:
http://4g.huashannaotan.com/zhiliao/4970.html
上一篇:脑瘫病情早发现及时科学应对 下一篇:脑瘫儿童的语言功能康复治疗
网站版权所有:上海壹博医生集团 沪ICP备2021021912号-3
本网站信息仅做健康参考,并非医疗诊断和治疗依据,具体诊疗还请遵照经治医师意见。
电话咨询在线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