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上海壹博医生集团 > 疾病知识 > 功能神经外科 > 脑瘫 > 治疗原则 >

科学应对痉挛型脑瘫以全面康复

  从医学角度来说,痉挛型脑瘫患者主要有牵张反射亢进,持续性肌紧张引起运动功能障碍两个特征。肌紧张的程度,受各种条件影响,如刺激的强度、患儿的兴奋性等。如果肌紧张增强,在障碍部位如肩胛、髋关节等周围的肌肉同时强烈收缩,可以出现典型的固定姿势。某一组肌肉可因拮抗肌痉挛的相反神经抑制障而发生减弱。

  痉挛症状常在患者用力和激动时加重,安静入睡时减轻。由于关节痉挛,自主运动十分困难。偏瘫者为环形步态,因其患侧伸直而难于屈曲,行走时需将骨盆抬高,下肢向外做半圆形旋转动作。概而言之,患有痉挛型脑瘫的孩子,其下肢最典型的症状就是走路双腿交叉呈剪刀步态、双足脚跟无法着地只能以脚尖掂地状行走。

  一般来说,针对痉挛型脑瘫剪刀步态,我们可以让患儿仰卧位,采用牵拉手法被动屈曲患儿双腿,做髋关节屈伸动作:采用摇髋法、分髋法对内收肌群进行牵伸,降低张力,保持片刻,反复操作;采用直腿加压坐位训练,固定双下肢外展位约60°,以牵拉痉挛的肌肉,降低肌张力,此为静态训练。

  或是采用重锤式髋关节训练椅,将患儿双下肢做外展-内收-外展的训练,在运动的同时达到牵拉肌肉,活动髋关节的目的,此为动态训练;也可采用"骑马"训练,(用滚桶、木马、木椅等均可)牵拉痉挛的肌肉,降低张力,恢复功能。

  同时可以对患儿进行"爬高"及"爬行"训练,(采用蛙式即双腿尽量外迈);可让患儿扶杠侧行,以其主动运动逐渐缓解痉挛,扩大关节活动范围,达到下肢分合动作的熟练和矫正剪刀步态的目的;当患儿休息时双腿间放一枕头或其它柔软的物体,双脚尖尽量朝向外侧,鼓励患儿双腿分开。

  而对痉挛型脑瘫患儿尖足,足内外翻的情况,我们可以采用自我牵拉法-患儿面对墙壁站立,然后缓慢前趴,直到跟腱处感觉牵拉为止,还可把双脚尖转向外侧(似卓别林)做相同的动作;也可支爱畜足背屈肌肌力训练和坐式踝关节训练椅,拮抗痉挛的小腿肌,增大踝关节活动范围,纠正畸形。

  同时可以患儿进行仰卧,俯卧位压膝整足法,牵踝,摇踝法,达到纠正畸形的目的。内、外翻扳的应用;还可以采用上、下台阶和跑步车训练,在运动中牵伸痉挛的肌肉,加大活动范围,恢复功能,协调步态。

  对于适合手术的痉挛型脑瘫患者可以适时(最好在2.5岁至6岁)开展手术,我们发现FSPR手术解除痉挛疗效显著,不复发,为进一步康复训练创造良好条件,术后不会造成患儿瘫痪,不会影响支配肌肉运动的神经前根及运动功能,是目前国内外治疗痉挛型脑瘫的首选,其效果最为直接显著。

  FSPR术中文全称是功能性选择性脊神后根部分离断术,又称脑瘫一期手术,其克服了传统SPR主观经验切除神经后根的缺陷,在定位的基础上通过多导联电生理监测仪监测和分析拟切断神经的种类与数量,使切除神经的比例达到了量化标准,实现了定位与定量切断脊神经后根的目的。

  脑瘫FSPR术只是选择性阻断部分神经后根纤维,而不会影响支配肌肉运动的神经前根及运动功能。具体的手术部位,可以根据患者具体病情而定:在腰椎部进行手术可解决下肢痉挛,在颈椎部进行手术可解决上肢痉挛。腰部和腰骶的手术疗效基本一致,目前主要选择在腰骶的骨尾,降低了手术风险,减少了并发症。

  FSPR术中可对L2-S1脊神经后根进行有选择的切断,消除节段间由腰骶神经后根与相邻脊髓前角运动神经元联系,从而减弱下肢肌痉挛,改善病儿肢体的运动功能。选择性的含义之一是指选择脊神经分支阈值低的切断。

  术中切开硬脊膜后,在显微镜或手术放大镜下,仔细分离脊神经前根与后根,将每一后根神经分出4~10束小分支,分别用电刺激仪测出其阈值,通常用刺激电极钩住每一小束,观察电刺激后肢体痉挛出现时的阈值,低阈值的视为异常,将其中的l/2~3/4低阈值的后根小分束切断。

  总而言之,目前我们对于痉挛型脑瘫的治疗重在解除过高的肌张力,缓解肌肉痉挛症状。我们在临床上可以通过手术治疗(FSPR术)及术后的康复训练配合进行治疗,能过疏松肌肉、活动关节,用生物力学的方法矫正畸形的肢体,使其达到功能位置,然后协调运动功能,使患儿得以全面康复,效果尤为理想。

文章转载请注明本文地址:
http://4g.huashannaotan.com/zhiliao/4950.html
上一篇:如何将脑瘫康复与手术有机结合 下一篇:脑瘫发病高早诊早治科学康复
网站版权所有:上海壹博医生集团 沪ICP备2021021912号-3
本网站信息仅做健康参考,并非医疗诊断和治疗依据,具体诊疗还请遵照经治医师意见。
电话咨询在线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