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上海壹博医生集团 > 疾病知识 > 功能神经外科 > 脑瘫 > 治疗原则 >

剖析痉挛型脑瘫肢体障碍及治疗

  患有痉挛型脑瘫的患者上肢可呈手关节掌屈、拇指内收、指关节屈曲、前臂旋前、肘屈曲等异常肢位,以至挛缩变形;下肢足部可见尖足,尖足内、外翻,膝关节的屈曲挛缩,筋关节屈曲、内收、内旋等改变。概而言之,这类脑瘫患者主要表现为肢体异常痉挛性,随着成长而发生关节挛缩变形,起立行走两腿呈交叉体位。

  我们正常人之所以能够动作灵活并保持各种姿势,是借助适当的伸张反射来维持的,而如果肌肉伸张时反射性收缩过强,则出现活动受限、关节运动范围变窄,而给人一种痉挛性僵硬的感觉。痉挛型脑瘫即有此种情况,患者对来自大脑的运动指令不能很好完成,因而在做关节被动运动时出现伸张反射亢进,进而出现运动障碍和异常姿势。

  如果是痉挛型双瘫类的脑瘫患者,其四肢常并在一起而完成不了灵活动作,躯干回旋困难,整体上做分节的运动困难。从姿势方面看,无论仰卧位还是俯卧位,两下肢都内收、内旋,足呈尖足、内翻。为此,婴儿期的俯卧欠稳定性。坐位时因腿的内收、内旋,不能分节地屈曲,自由地控制伸展,难以做到下肢伸展和充分屈曲破关节,故向前方伸腿坐困难。

  喜欢坐位者常取正坐位姿势,臀部落在曲腿之间。立位由于有部分的足部的尖足呈伸展模式,基本上是膝、筋、躯干屈曲倾向占优势。这是由于内收、内旋肌群抗重力作用增强,过度紧张所致。这种姿势常发展进行为关节挛缩。重度者有左右侧差时可见脊柱侧弯,也可发生足部变形。如果腿的内收、内旋较重而且经常出现,则会出现破关节脱臼,股骨颈一般向外方移动。

  而痉挛型四肢瘫的脑瘫患者,其四肢瘫几乎都是混合型,普通痉挛型四肢瘫指重症双瘫程度病例而言,所以其基本特征和痉挛型双瘫一样。有人将痉挛型分为I型和n型2种。I型大致为纯粹的痉挛型,n型可以看为有强直、手足徐动因素混在的病例,有时包含着不随意的因素在内。此型多见,占脑性瘫痪患儿的70%左右,因锥体束损伤而起。

  痉挛型脑瘫患儿的早期治疗仍以康复训练为主,比如家长用手轻轻扶助头部,让孩子感受正确的体位;让孩子趴在床上,迫使孩子进行颈部肌肉的训练;对孩子进行体干旋转锻炼,一只手放在肩膀上,另一只手放在胯骨上,向相反方向拧着持续压迫。

  在康复训练的基础上,可以采用适当的外科手术进行解除过高的肌张力。研究发现,痉挛型脑瘫患者由于大脑皮质中上神经元受损伤,失去了对抑制区的始动作用,使易化区相对作用增强,致使其所支配的肢体肌张力增高,患者的下肢出现僵硬状态。在参与肢体痉挛的神经环路中,神经后根中的la纤维起主要作用,是导致肢体痉挛的"祸根"。因此要有效地治疗痉挛型脑瘫中,重在切断la纤维。

  而目前脑瘫FSPR术是能有效切断la纤维,解除痉挛的正确有效的方法。FSPR手术密切结合患者肢体痉挛程度,在脊髓神经刺激仪、肌电图仪监测下,把患者身上异常的神经纤维有选择性地部分切断,彻底解除肢体的痉挛状态,降低过高的肌张力。术后痉挛型脑瘫患者僵硬的肢体就立刻放松。经过一段时间的康复训练,患者的下肢运动就能接近正常。

  当然,痉挛型脑瘫在手术之后更要坚持长期正规的康复训练,从而保证康复疗效。神经外科手术虽然在脑瘫康复治疗中的地位不可替代,但同样需要配合其它多种手段(如康复训练、矫形治疗等)才能真正为脑瘫患儿做出贡献。因为,在医学界多年的研究中早已证实,所有的外科手术或微创治疗要想对脑瘫患儿起到理想效果,均离不开物理治疗、功能训练等传统康复训练方法的配合。

  特别提醒一点,对早产、难产、窒息、黄疸等出生异常情况的孩子来说,他们将来罹患小儿脑瘫的概率要比正常孩子高得多。脑瘫的治疗重在早期发现、早期干预、早期治疗,如果忽视了高危儿童的一些症状,错过了最佳矫治时期,会对孩子的一生造成不可挽回的影响,轻则影响孩子的正常发育,重则导致终生残疾。

  所以,我们在临床上必须加强对脑瘫高危儿的关注,一旦发现异常就要及时加以干预,尽早对这些孩子开展早期康复,并保持长期性与连续性,这样能在很大程度上降低脑瘫的发病率,或是将患儿的病情控制到最轻的程度。

文章转载请注明本文地址:
http://4g.huashannaotan.com/zhiliao/4551.html
上一篇:小儿脑瘫应坚持连续性科学治疗 下一篇:为免全功尽弃脑瘫治疗缺一不可
网站版权所有:上海壹博医生集团 沪ICP备2021021912号-3
本网站信息仅做健康参考,并非医疗诊断和治疗依据,具体诊疗还请遵照经治医师意见。
电话咨询在线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