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上海壹博医生集团 > 疾病知识 > 功能神经外科 > 脑瘫 > 治疗原则 >

科学应对痉挛型脑瘫肢体障碍

  一般来说,出生时体重过低和发生过窒息的孩子易患痉挛型脑性瘫痪,占到所有脑瘫患儿70%左右的高比例,主要表现为肢体异常痉孪性,随着成长而发生关节挛缩变形,起立行走两腿呈交叉体位。

  痉挛型患者上肢可呈手关节掌屈、拇指内收、指关节屈曲、前臂旋前、肘屈曲等异常肢位,以至挛缩变形。下肢足部可见尖足,尖足内、外翻,膝关节的屈曲挛缩,筋关节屈曲、内收、内旋等改变。

  以下是痉挛型脑瘫常见的损害肢位:

  1、痉挛型双瘫:是最有代表性的脑性瘫痪病型,病因多为末成熟儿。典型症状表现为两下肢腿反射亢进、踩阵孪阳性,上肢也多呈反射亢进痉挛性的症状。足呈尖足,一般有内翻倾向,在抗重力肌力(如大腿股四头肌等)弱时,立位则可形成外翻、扁平足。膝一般为屈曲,当抗重力肌力强时,立位可出现过伸展状态(反张膝)。

  筋关节内收,内旋且有屈曲倾向,在立位时胸椎多有代偿性前弯,腰椎呈后弯倾向,而颈椎下部前屈。上肢内收,肘屈曲,手腕屈曲向尺侧偏位,手握拳,拇指内收倾向。左右侧病变程度常有不同。运动的特征为下肢缺少活动,尤其是交替性动作。从新生儿期就惹人注目,在需交替性动作的活动中,如翻身、四爬、步行时,两下肢常并在一起而完成不了灵活动作。

  躯干回旋困难,整体上做分节的运动困难。从姿势方面看,无论仰卧位还是俯卧位,两下肢都内收、内旋,足呈尖足、内翻。为此,婴儿期的俯卧欠稳定性。坐位时因腿的内收、内旋,不能分节地屈曲,自由地控制伸展,难以做到下肢伸展和充分屈曲破关节,故向前方伸腿坐困难。

  喜欢坐位者常取正坐位姿势,臀部落在曲腿之间(聋坐)。立位由于有部分的足部的尖足呈伸展模式,基本上是膝、筋、躯干屈曲倾向占优势。这是由于内收、内旋肌群抗重力作用增强,过度紧张所致。这种姿势常发展进行为关节挛缩。重度者有左右侧差时可见脊柱侧弯,也可发生足部变形。如果腿的内收、内旋较重而且经常出现,则会出现破关节脱臼,股骨颈一般向外方移动。

  2、痉挛型四肢瘫:四肢瘫几乎都是混合型,普通痉挛型四肢瘫指重症双瘫程度病例而言,所以其基本特征和痉挛型双瘫一样。有人将痉挛型分为I型和n型2种。I型大致为纯粹的痉挛型,n型可以看为有强直、手足徐动因素混在的病例,有时包含着不随意的因素在内。此型多见,占脑性瘫痪患儿的70%左右,因锥体束损伤而起。

  总之,我们正常人之所以能够动作灵活并保持各种姿势,是借助适当的伸张反射来维持的,而如果肌肉伸张时反射性收缩过强,则出现活动受限、关节运动范围变窄,而给人一种痉挛性僵硬的感觉。痉挛型脑瘫即有此种情况,患者对来自大脑的运动指令不能很好完成,因而在做关节被动运动时出现伸张反射亢进,进而出现运动障碍和异常姿势。

  目前要改善痉挛型脑瘫患儿受损的肢体功能,除了贯穿始终的康复训练之外,对于符合手术指征的那些患儿,在2.5岁至6岁期间施以脑瘫FSPR术更是起到极大的帮助。

  FSPR术即功能性选择性脊神经后根部分离断术,也称为“脑瘫一期手术”,是在脊髓神经刺激仪、肌电图仪监测下,高度选择性地切断引发痉挛的病源-la纤维,消除肌肉的传入冲动,减轻肌肉痉挛。

  作为传统SPR手术的升级版的FSPR术,成功克服了前者手术中主观性过强(通过肉眼进行选择性切断脊神经后跟)的缺点,成为当前解除脑瘫肌肉痉挛、改善运动功能障碍较为有效的术式。其优最大的点就是有效解除痉挛,降低肌张力效果好,同时保留感觉功能,可以明显改善步态,显著改善肌肉痉挛引起的关节畸形。

  FSPR术治疗痉挛型脑瘫患者,在保证有效降低肢体肌张力及彻底解除痉挛的同时,也做到了不影响肢体的运动功能及对感觉功能影响极小。同时,FSPR手术还可预防患儿肢体畸形的发生与发展,有明显的总体功能改善和矫正动力性畸形,有必要者需再配合进行脑瘫肌力肌张力调整术。

  脑瘫肌力肌张力调整术又称脑瘫二期手术,能将脑瘫患者的畸形矫正得较为彻底,矫正肢体的整体功能很快恢复,一般一周时间就能明显见效。同时非手术部位的畸形也能因此而得到矫正。随着各部分肌肉(如眼肌)逐渐用力正常,斜视等症状也就随之消失,语言障碍也会进而好转。需要记住的是,脑瘫肌力肌张力调整术必须在FSPR手术之后进行,否则这种矫形效果无法保持。

文章转载请注明本文地址:
http://4g.huashannaotan.com/zhiliao/2774.html
上一篇:脑瘫康复与手术配合才有效 下一篇:脑瘫运动疗法价值特殊配合手术
网站版权所有:上海壹博医生集团 沪ICP备2021021912号-3
本网站信息仅做健康参考,并非医疗诊断和治疗依据,具体诊疗还请遵照经治医师意见。
电话咨询在线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