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上海壹博医生集团 > 疾病知识 > 功能神经外科 > 脑瘫 > 脑瘫症状 >

姿势异常提示有脑瘫需早期干预

  姿势异常是脑瘫儿童的一大典型表现,具体表现则多种多样,产生的主要原因与肌张力异常及原始反射延迟消失有关。临床上常见的脑瘫儿童的异常姿势主要有以下这些方面:

  1、俯卧位:

  由于紧张性迷路反射延缓消失,婴儿时期(3~4个月以后)表现为俯卧位时屈肌张力明显增高,四肢屈曲,臀部高于头部;或不能抬头,双上肢不能支撑躯干,肩部着床,臀部高举;或上肢内旋、屈曲,两手握拳,下肢伸直,内收内旋,足尖朝内;也可表现为一侧异常,一侧上肢肘关节屈曲、腕关节屈曲,图中所示为左侧受累。

  2、仰卧位:

  也受紧张性迷路反射影响,头后仰,下肢伸直,有时呈角弓反张姿势。由于不对称颈紧张反射持续时间延长(正常小儿4~5个月时消失),表现为头转向一侧时,枕部的一侧上肢及下肢呈屈曲状,面部一侧上下肢伸直。有时呈 Mom反射状姿势。有时呈双下肢伸直。四肢肌张力低下,仰卧位时腕、肘、肩、髋、膝、踝等关节均可同时平置于床面,呈青蛙仰卧状。

  3、由仰卧位牵拉成坐位:

  小儿仰卧位,检查者握住小儿双手,缓缓从仰卧位拉成坐位,观察在牵拉过程中姿势的变化。正常小儿4~5个月时头即不再明显后垂,两上肢能主动屈曲。3~4个月以后的脑瘫小儿可表现为躯干拉起,但头后垂;一侧下肢伸直,足跖屈;双下肢均伸直伴足跖屈;一侧上肢正常,呈屈肘动作,另一侧伸直;牵拉时不经坐的过程直接成为直立姿势;头极度后垂,脊柱背屈。

  4、直立位:

  正常3~4个月的小儿当扶其腋下呈直立悬空位时,表现为双下肢屈曲,6个月扶成直立位时,下肢能支持体重。脑瘫小儿直立悬空位时往往两下肢内旋、伸直、足尖下垂,两下肢由于内收肌张力增高表现为两腿交叉呈剪刀状。脑瘫小儿直立位时,头、脊柱、足跟往往不能保持在一条垂直线上,髋腰部侧弯;或表现为两大腿内旋,膝半屈,下肢呈X形,足尖着地。

  手足徐动型脑瘫、共济失调型脑瘫的表现与痉挛型脑瘫不同,在第一年内,常安静躺着,几乎没有自主运动,仰卧位时其姿势与痉挛型相反,表现为下肢屈曲,髋外展,踝背屈。抱起呈直立位时,能控制头在正中位。

  总而言之,婴儿出生后我们可以从其各种姿势中及时发现小儿脑瘫,从而争取在最佳时间时期开展全面系统的康复治疗。一般来说,6个月以内是脑瘫患儿黄金康复期,如家长能对其早发现早治疗,完全有可能使部分脑瘫患儿取得较好的康复效果,最晚上不要超过一周岁。现在比较科学合理的脑瘫治疗手段应是结合康复训练、手术治疗等在内的综合性治疗。

  手术治疗是解决一些仅凭康复训练无法达到治疗目的的身体问题,比如肌张力过高、肌肉痉挛等等情况。康复训练分为术前与术后两种,术前康复训练是为了手术治疗打好基础,术后康复训练是为了进一步巩固手术治疗的效果,促进各项功能的恢复。

  我们要强调一点,脑瘫术后康复十分重要,应加强运动疗法,即通过主动运动及被动运动来改善患儿的运动障碍,主要训练内容包括关节活动度训练、增强肌力训练、姿势矫正训练和神经生理学疗法等,可以强制性克服脑瘫儿童的异常姿势和动作,扶植其正常动作发育。

文章转载请注明本文地址:
http://4g.huashannaotan.com/naotanzz/5244.html
上一篇:及时发现脑瘫异常有助科学治疗 下一篇:小儿脑瘫症状与病变部分有关联
网站版权所有:上海壹博医生集团 沪ICP备2021021912号-3
本网站信息仅做健康参考,并非医疗诊断和治疗依据,具体诊疗还请遵照经治医师意见。
电话咨询在线客服